Cutting
Face to Face
Without face-to-face.
《Face To Face》是一部紀錄片,敘述了一位街頭藝術家的故事,主角帶著對繪畫生計的淡淡希望從愛爾蘭搬到倫敦。當該片於六月底和七月初拍攝的同時,拍攝的毛片被送到距離9,779公里外的臺北進行剪接。
製片人兼導演趙子微深知這樣的決定勢必帶來後勤作業的困難,但因為她在她的剪接師先前的作品中看到的「風格和技巧」,她仍選擇這麼做。
她找來的剪接師陳益能目前在臺灣臺北從事自由工作。他的作品範疇包括實驗片、短片、音樂影片,以及電視影集。您可以點擊此連結:https://ianchen.co.uk/films 查看是哪些作品啟發了趙子微找陳益能合作。此外,陳益能的技術才華在克服挑戰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,包括與混音和線上剪接的複雜協調。
準備毛片
這部片的預估放映時間長約35分鐘,因此拍攝結束後到交期的十天很顯然是不夠完成粗剪的,所以這部紀錄片的剪接與拍攝是同時進行的。
但是也由於《Face To Face》是一部紀錄片,趙子微坦言:「我們甚至不知道每天會收到多少毛片。」
隨著拍攝進行顯示,倫敦在任何拍攝日都可能產出30到300 GB的影片。為了實施遠端剪接的安排,趙子維和陳益能需要找到一種方法,能夠滿足將這龐大且反覆的資料傳輸到臺北的需求。
他們選擇使用WeTransfer.com,這是一個允許用戶上傳文件,並向另一用戶發送下載連結的網站。只要點擊該連結,「接收者」就可以取得「發送者」上傳的文件。而持有高級帳號(每月23.00美元)的「發送者」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傳送無限數量的資料。
剪接時段
剪接師經常需要在現場工作(on-site)的主要原因之一,是VIP們可以在當下即刻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修改結果。很多人不喜歡傳統的透過郵件發送回覆並等待修改結果的方式。
遠端剪接常被誤解為缺乏這種即時互動。但事實上,在遠端剪接時,畫面共享工具可以讓VIP發表他們的意見並即時看到更改的結果。
「在我們的第一次剪接場次上,子微覺得我們會進行一個郵件循環,就是她一次給我一批指示,然後我會執行它們,再算圖然後送.mov檔給她。她看完再告訴我她喜歡和不喜歡哪些,然後我們重新開始。」
陳益能回憶起他對趙子微的建議的反應:「這個想法真的嚇到了我。我說,『不,女士⋯⋯不,我要分享我的Avid螢幕,你直接告訴我你想我做什麼。』」
結論
「遠端剪接已證明是完全實用的,」陳益能表示,「至少對於像《Face To Face》這樣的短片」,其中的粗剪不到40分鐘。「這意味著,這種程度的複雜性可以透過使用視訊會議工具,例如Zoom來交流。
「只要符合這情況,遠端剪接對於製片而言都是一個可行的選項。」